曾子廟位于嘉祥縣城南17.5公里滿硐鄉(xiāng)南武山之陽,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參的祠廟,為省級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。1530年(明嘉靖九年)曾參被改封為宗圣曾子,故曾子廟又稱宗圣廟。曾子廟建筑雄偉,碑碣林立,古柏森然,是
山東省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。
曾子廟坐北朝南,南北長260米,東西寬100米,占地2.6萬平方米。廟內(nèi)原有建筑30座,殿廡80余間,圍以紅色墻垣。建筑布局是:主建筑在南北中軸線上及兩側(cè),分左、中、右三路,共五進(jìn)院落。其主要建筑有:
三坊是曾廟大門外的三座附屬建筑,均為四柱三楹的石坊。中坊與第一道東西墻平行,正對曾子廟大門,上鐫“宗圣廟”三個(gè)楷書大字。其他兩坊東西相對。東坊與東墻平行,上鐫“三省自治”;西坊與西墻平行,上鐫“一貫心傳”;都是斗大楷書,筆力遒勁。中坊前為一高大的紅漆照壁,灰瓦覆頂,上飾吻獸。
宗圣殿坐落在中心院落的后部,是曾子廟的主體建筑。大殿7楹5間,通長34米,進(jìn)深18.85米,兩檐九脊歇山式,通高15米。大殿飛檐挑角,彩繪斗拱,望板描龍。上檐為七踩重拱雙下昂,下檐為五踩重拱雙下昂。斗拱交錯(cuò),宏大華麗。四周回廊中,22根水磨石柱擎托梁架。門前兩石柱平雕云龍戲水,其余平雕菊花、牡丹等花卉。雕技高超,意境新穎。頂覆綠瓦、脊上浮龍曲折蜿蜒,頂角怪獸千姿百態(tài),鴟吻、游仙無不栩栩如生。
殿內(nèi)頂上建有八角盤龍?jiān)寰?,龍口含珠,其勢欲騰。前面20扇和后面4扇門窗均透鑲梅花,秀麗壯觀。殿門上方有木匾一幅,上書“道傳一貫”,為清朝雍正皇帝御筆。殿內(nèi)透雕龍鳳的木龕內(nèi),原有曾子彩色塑像,冠冕袞服,雙手執(zhí)圭,神態(tài)自若。兩側(cè)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傳弟子孟軻的塑像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均被破壞。木龕兩側(cè)紅漆圓柱上掛有一副板刻對聯(lián),上聯(lián)為“執(zhí)中精允列圣淵源約言之統(tǒng)于一貫故從往者法紹唐虞”,下聯(lián)是“止善明德諸賢授受廣推之衍作十章則開來者道傳思孟”。殿前建有月臺,高1.5米,東西長18米,南北寬13.8米,是祭祀曾子的地方。
東西廡位于宗圣殿前兩側(cè),東西相對,皆為5間硬山式建筑,各長18米,寬9米,高6.8米,是供祀曾子弟子木主的地方。
寢殿在大殿后面,為五脊歇山式建筑,原祀有曾子及其夫人公羊氏的塑像,殿在1966年倒塌。
三省堂在東跨院內(nèi),與宗圣殿平行。為紀(jì)念曾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之語而建。堂后有齋宿所、神庖、神廚。以上建筑,均已倒塌。東跨院內(nèi)兩邊各有側(cè)門,正南門為“慎獨(dú)門”,出自曾子“故君子必慎獨(dú)也”之語。慎獨(dú)門與戟門平行,通向第一進(jìn)院落。
宗圣門是曾子廟的大門。為三間懸山式建筑,長12.08米,寬8.06米,高7.5米,門扉6扇,楣飾閥閱,綠瓦覆頂,上飾鴟吻、跑獸、仙人。
景勝門、育英門,二門位于第一院落兩側(cè),東西相對,東曰“景勝”,西曰“育英”。二門形制相同,均長9.5米,寬6米,高5米,三開間懸山式建筑,灰瓦覆頂,上飾吻獸,門扉2扇,門閥4只。門內(nèi)側(cè)各建3間硬山式便房,供曾廟主持人住宿和前來拜謁的官員小憩。
戟門是曾子廟的二道門。長11.8米,寬8米,高7米,形式與宗圣門同。不逢大祭,宗圣門、戟門不開。平時(shí)人役出入,走育勝門、景勝門和戟門兩邊的角門。
萊蕪侯祀是曾子父親的祀堂,位于宗圣殿兩側(cè),始建于1445年(明正統(tǒng)十年),1579年(明萬歷七年)擴(kuò)修。祀內(nèi)建有啟圣殿、復(fù)圣殿、崇德祠、報(bào)功祠,詠歸門是
萊蕪侯祠的正門。啟圣殿是萊蕪侯祠的主要建筑,殿闊5間,東西長20米,寬10米,高8米,頂覆綠瓦,為五脊歇山式建筑。殿前有月臺,殿內(nèi)原有曾子父親的塑像。復(fù)圣殿位于啟圣殿后,是曾子父母的寢殿,早年倒塌。報(bào)功祠原祀曾子長子曾元及其妻高陽氏;崇德祠原祀曾子次子曾申和夫人顏氏。二祠位于啟圣殿前,同為硬山式,各3間,長11米,寬6.5米,高6米。
萬歷碑亭位于戟門左前方,建于1579年(明萬歷七年),為重檐八角歇山式,由12根石柱擎托,頂覆綠瓦。內(nèi)置“重修宗圣廟碑”一座,碑身高大。碑亭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毀,石碑被砸斷,1981年將修復(fù)。
御碑亭位于宗圣殿正前方,建于1760年(清乾隆二十五年),為重檐八角,攢尖式建筑,上覆黃瓦,小巧玲瓏。內(nèi)置“宗圣曾子贊碑”一座,系乾隆皇帝御筆,碑亭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毀,現(xiàn)僅存御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