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侗寨的標志,鼓樓建筑結構嚴謹,工藝精湛,整個建造不用一釘一鉚,因而也是侗族建筑技藝的集中體現。鼓樓集塔、亭、閣為一體,有塔的雄壯、亭的秀美、閣的雅致。
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,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、失火、商議寨內大事或有其他緊急事務須招集寨老、村民時,便登樓擊鼓,鼓樓因此而得名。
鼓樓由村寨群眾投工獻料,集資籌建,整座樓完全用杉木制作,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,自行建造。
整個建筑沒有圖紙,數百上千根梁、枋、柱的尺寸全憑心中計算。這種能工巧匠尤以
貴州黎平最多,北京、
上海、
深圳及
日本等地興建的侗族鼓樓,都到黎平請工匠。
鼓樓是侗寨集會議事的政治中心;是大家休息擺古,祭祀“祖母”神,眾人進行文娛活動的場地;是寨老處理民事糾紛,當眾評判是非曲直、斷案的地方;是應付緊急情況時的指揮所;同時它也是寨里重大的群眾性活動舉辦地,是侗族民眾休息的場所,也是侗民們的娛樂中心。
每座鼓樓頂層懸一大鼓,大鼓由寨老(自然領袖)執(zhí)掌,有如火警、盜警之類大事,即命傳事登樓擊鼓,鼓聲一響,村民聞聲而出,匯集鼓樓。
一年四季,村民勞動之余,圍火堂而坐,談論農家趣事,每逢佳節(jié),男女老少穿著節(jié)日盛裝,開展踩歌堂、“抬官人”、“賽蘆笙”、唱侗戲等娛樂活動。
侗族民間傳說鼓樓源于侗家對杉樹的自然崇拜,是對自然崇拜的具體物化形式。古代文獻記載了侗族先民“以巨木埋地作樓,高數丈,歌者夜則緣宿其上。”